以爱情的名义——The Reader

本帖最后由 Sen 于 2009-4-10 09:39 编辑

  

这部片子在电脑里躺了很久。让它如同鸡肋般的席地躺在电脑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片子牵扯到二战,而一直没有扶起来的原因是Kate Winslet。一直觉得这个女人很闷,毫无灵性。但她在该片中的表现确实不俗,可o可.

电影前半部分采用大段的情色描写,观众自然也看的自乐。如果从爱情片的角度出发,确实很美丽,动人心弦,只是爱情在其中所占成份很少。而相对于一个沉重话题,似乎又显得太过轻描淡写。所以导致看电影的我在整个过程中一直沾沾自喜洋洋自得的赞叹着好片好片,但过后仔细一琢磨一反问片子到底好在哪里却哑口无言无言以对。

Hann作为一个纳粹集中营的女看守,会在月末劳动结束后连同其余五人挑选出60个人送往奥斯维辛。她会挑选10个年轻的女孩使她们为她朗读,之后将他们送去死亡工厂。相信看过《美丽人生》、《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或是《兄弟连》的人对它不会感到陌生。

面对而审判官的疑问:“你没注意,你在送那些女人去死吗?”Hann……该用怎样的成语来形容,心平气和?理直气壮?理所当然吧。Hann理所当然的说道,因为总会有新来的人,她们不能留着所有的人,所以当然要运走一些老的以便腾出地方。从整个审判的过程来看,Hann是愚昧的,她没有接受过教育,没有对错观念,所以她能够堂而皇之的把300个犹太人关在教堂里被大火生生烧死也不能打开门放跑她们,她是守卫,这是她的职责,如果开了门会很混乱,她们无法恢复秩序。天,没有处刑,没有惩罚,只是因为她要看着她们,这是一个怎样荒唐的理由?……这已超越了愚昧的范畴。许多人同情Hann,他们看到她在乡间教堂唱诗班的孩子面前哭泣,他们看到她宁愿终生监禁也不愿以自己是文盲而辩解,他们看到老态龙钟的她颤巍巍的踏上书籍悬梁自尽。但我不能,只这一条就足够她死上几百次。

屏弃那些沉重的反思忏悔战争人性,我更愿意把它视为爱情片。懵懂的15岁小年因为“猩红热”而结识了貌美的36岁女人,她在瓢泼大雨中抱着这个哭泣的少年并坚定的说,孩子,没事了。这个女人散发出来的母性美与成熟美对他充满了诱惑,于是这个眼神闪亮的少年羞涩而笨拙的试探着接近她,于是他们做爱朗读,朗读做爱,契诃夫的《带小狗的女人》,荷马的《奥赛罗》,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劳伦斯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一切得一切都显得那么迫不及待。

影片中有段两人出游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少年小心翼翼的取出邮票卖掉来换取游费,他们骑着自行车飞驰在两边尽是金黄麦穗与青绿田园的林间小道上相视而笑;因着露天小餐馆的女主人误以为他们是母子,少年肆无忌惮的亲吻女人并回头报以挑衅般的微笑;阳光下少年安静的坐在岸上为水中的女人写诗,美丽不可方物。爱情最动人的地方不是赤身裸体,坦诚相见,而是最初的单纯美好,一牵手足以偷笑一晚上的情操。之后,女人不告而别。8年后,法庭之上,少年在这场审判纳粹战犯的听证会上见到了女人,当女人承认指证时,少年泪如雨下。再之后,因为已不是少年的Michael一味的逃避,女人选择了死亡。他们之间因性而起,最终因爱终结。

年轻的Michael扮演者David Kross,没有老练的Ralph Fiennes忧郁深刻,但他把少年对女人的性与爱,拘谨与渴望,挣扎与犹疑拿捏的恰到好处,值得一看值得一看。

  • 三国群英传私服
  •